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将通过技术升级、环保强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煤电向清洁低碳转型。这一政策将直接拉动煤电产业链相关仪器设备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扩容,重点聚焦三大领域:

一、高效发电与低碳技术催生新型监测设备

方案提出,煤电机组需提升供电效率、降低碳排放,超超临界燃煤技术、生物质/绿氨掺烧、碳捕集(CCUS)等成为关键方向。

· 燃烧优化设备:高温高压传感器、烟气成分分析仪(监测CO、NOx等)需求激增,用于实时优化燃烧效率。

· 碳管理仪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多燃料混合比例分析仪将规模化应用,支持生物质掺烧和碳捕集工艺的精准控制。

· 灵活调峰设备:动态负荷控制系统、宽量程蒸汽流量计等成为改造刚需,以保障机组低负荷运行安全。image.png

二、环保监测标准升级,高仪器需求爆发

新规延续超低排放标准(烟尘≤10mg/m3、SO?≤35mg/m3、NOx≤50mg/m3),并首次明确碳排放连续监测(CEMS)的技术规范。

· 颗粒物监测仪:激光散射、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设备加速替代传统仪器,防堵塞探头等配套技术成竞争焦点。

· 碳排放监测系统:高灵敏度二氧化碳在线监测模块(如非色散红外传感器)市场空间打开,量程需覆盖更低浓度区间。

· 多污染物监测:SO?、汞等新型污染物管控推动多参数烟气分析仪、重金属检测仪产业化,已有千兆瓦级机组试点应用。

三、智能化改造驱动仪器“数字革命”

方案要求煤电与5G、AI深度融合,推动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跃升。

· 智能运维系统:振动传感器+AI算法实现故障预警,数字孪生平台(结合VR、三维建模)优化设备运行参数。

· 物联网终端:耐高温无线传感器、边缘计算终端加速部署,实时采集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数据。

· 模块化与兼容性:行业将建立统一技术标准,推动仪器模块化设计(如可扩展监测单元)和跨系统互联(如OPC UA协议)。

产业链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业内人士分析,煤电升级将带动仪器设备产业年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但技术门槛同步提高:

· 传统设备商需从单一硬件向“监测+分析+控制”系统集成转型,例如煤质检测从实验室走向在线化(LIBS激光技术)。

· 新兴领域如碳封存监测、化学链燃烧传感器等细分赛道或成新增长点,但研发投入周期较长。


结语


此次煤电升级方案不仅是能源转型的“加速器”,更为仪器行业划定了“高、智能化、低碳化”的技术路线图。企业需紧抓燃烧优化、灵活调峰、碳管理等场景需求,同时布局数字化服务生态,以抢占新一轮产业升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