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关税政策落地,给科研领域带来了不小冲击。美国作为科研设备和试剂的进出口大国,关税调整致使科研设备和用品价格大幅上涨。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似乎已在国际科研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国产仪器科研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促使其在困境中加速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仪器市场对进口产品存在较高依赖度。美国作为高端科研仪器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其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设备在国际占据 60% 以上市场份额,而中国仪器行业对美进口依赖度达 32%。美国一系列关税及出口管制措施,如同筑起一道道高墙,阻断了部分关键科研仪器的进口渠道,推高了采购成本。加征关税后,进口仪器成本上涨 30%-50%,像一台原本 300 万的进口质谱仪,关税增加 100 多万,这对科研经费本就紧张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
不过,压力之下,国产仪器科研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国内企业积极投身技术研发,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质谱仪相关领域方面,纳克微束高分辨力(双束)扫描电镜产品 FE - 1050 系列,是国内率先研发的低电压高分辨扫描电镜,也是目前国内分辨能力高、分析能力强、平台扩展性好的旗舰型扫描电镜。北京中科科仪研制出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涡轮分子泵、商用氦质谱检漏仪。聚光科技旗下谱育科技推出三重四极杆 ICP-MS/MS,已应用于半导体超痕量杂质分析,打破国外长期垄断;色谱仪方面,皖仪科技的 LC3200 液相色谱仪性能指标向国际主流看齐;光谱仪领域,天瑞仪器 X 荧光光谱仪被列为国家新产品。在一些新兴赛道,部分国产厂商崭露头角,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研发完成 X 射线三维显微镜产品。这些成果标志着国产仪器正逐步从 “跟跑” 向 “并跑” 甚至在部分领域 “领跑” 迈进 。
为助力国产仪器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2 年,阶段性财政贴息政策落地,撬动高校设备采购热潮,国产设备逐步进入选型清单;2024 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明确将科学仪器列入更新领域;首台套补贴政策覆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关键设备,采购补贴达设备价格的 1/3,推动全国实验室设备更新,国产设备从 “备选” 变为 “优选”,并对进口设备年维保费用进行限制,推动维修服务本地化 。
当然,国产仪器科研发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技术层面看,尽管取得部分突破,但在整体上,国产高端仪器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关键部件研发能力不足,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制约着行业发展。在市场方面,长期以来用户对进口仪器形成的路径依赖难以短时间打破,高校、科研机构采购国产高端科研仪器时,手续复杂,影响采购积极性。此外,国产仪器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易用性上有待提升,部分产品在实验室阶段性能良好,但产业化后难以维持,且成本控制方面还需优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
关税带来了冲击,更带来了机遇,国产仪器科研正站在关键转折点。只要坚信各方携手共进,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认可度,一定能在困境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实现我国科研仪器领域的自立自强,为科研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