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于4月24日启动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首期规模达1210亿元,包括20年期500亿元和30年期710亿元。此次国债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仪器行业成为关键受益领域。
仪器行业融资的利好
1. 专项资金直达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
重点领域覆盖:8000亿元国债资金专项用于科研仪器国产化替代、环境监测设备(如水质/大气在线监测系统)、工业检测设备(如智能检测终端)等领域。
补贴比例提升:对采购智能、绿色设备的用户提供20%补贴(如1级能效产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补贴比例达15%。
2. 融资模式创新与门槛降低
工业园区打包申报:允许省级以上经开区以产业集群形式打包申报设备更新项目,单个项目门槛降至500万元,园区整体项目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
资金拨付提速:采用“地方审核国家复核”机制,资金拨付周期压缩至3个月内,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3. 申报流程优化与合规要求
明确申报要求:设备投资额需达2000万元(电子信息领域500万元),需提供新旧设备技术参数对比、国产化率证明(≥80%),且淘汰设备比例不低于10%。
强化资金监管:项目需通过合规性审查(环评、能评等),并确保资金闭合,自有资金需提供银行存款证明。
重点支持方向与申报指引
领域 支持内容
科研仪器国产化 高校/科研机构采购光谱仪、电镜等设备
工业检测设备升级汽车、航空行业智能化检测终端更新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保护项目中部署在线监测系统
解读与实施建议
知名指出:“2025年政策首次引入工业园区打包申报机制,中小企业可通过产业集群获取资金支持,这对分散型仪器企业是重大突破。”
申报建议:
? 优先选择符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的设备更新项目;
? 提前准备《设备更新清单对比表》、国产化率证明等材料;
? 关注政策窗口期,第二批申报预计于2025年6月启动。
政策联动与长期影响
此次国债与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形成协同效应,预计带动超万亿元设备更新投资。30年期国债利率稳定在1.90%2.49%区间,长期融资成本优势显著,将加速国产仪器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