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在京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13家机构联合发起,旨在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重点推动仪器仪表等战略性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打破区域壁垒,瞄准仪器行业痛点


当前,我国仪器行业面临高端设备进口依赖(超70%)、技术稳定性不足、产业链配套薄弱等挑战。联盟以“品牌共塑、标准共制、资源共享”为理念,整合四大创新区域资源,推动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例如,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已承接11项国 家 级研发项目,聚焦色谱、质谱等“卡脖子”技术突破。

image.png

AI赋能+政策支持,加速全链条创新


联盟引入AI技术优化研发流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出通过AI预判市场需求、匹配技术方案,缩短仪器研发周期。同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政府采购优先国产仪器,浙江省2023年计划为高端仪器研发提供2500亿元专项贷款,税收优惠与金融支持双向发力。


中试基地与产业集群构建新生态


联盟推动建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降低企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风险。例如,青岛示范基地培育“硬科技”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提升产业链韧性。市场预计,2025年国产仪器化率有望突破30%,聚光科技等企业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


历史经验与未来蓝图


借鉴北京纳通科技“技术+资本+服务”平台模式及秦创原“研究院+公司”产学研协同经验,联盟将分阶段推动行业升级:短期突破精密传感器等关键技术,中期形成国产仪器产业集群,长期助力我国从“仪器使用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

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有望成为破解高端仪器“卡脖子”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