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珂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珂睿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 Pre-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四川发展弘科基金独 家投资。作为国内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领域的标杆企业,此次融资标志着珂睿科技在零部件自主化、产品线完善及市场拓展层面再获资本助力,进一步夯实其 “国产高端分析仪器破局者” 的行业地位。

这一动态与当下国产高端仪器领域的融资热潮相呼应,而 2025 年以来接连不断的高额融资,正推动行业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的全方位变革。这一进程不仅重塑了国内市场格局,更在全 球产业链中引发连锁反应。


以下从融资背景、市场前景及国产替代优势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高额融资的驱动力

政策红利释放与外部压力倒逼

2025 年 1 月美国对华高参数流式细胞仪、液相色谱质谱仪实施出口限制,叠加 4 月加征 34% 关税覆盖高端质谱仪、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直接推高进口成本并催生国产替代需求。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政策持续加码:

设备更新政策:2024 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明确教育领域为重 点,2025 年高校贴息贷款项目进入招标高峰期,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半年启动采购。

专项支持:“十四五”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将科学仪器列为攻关方向,国家药监局 7 月出台政策优化高端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加速创新产品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政策组合拳下,2025 年 Q1 质谱仪中标量同比激增 90%,国产市占率提升至 15%,资本快速涌入质谱、光谱、基因测序等关键赛道。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加速

国内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吸引资本关注:

质谱仪:聚光科技的质谱流式细胞仪性能对标赛默飞世尔,获清华大学、三甲医院等机构采购,并助力多篇国际顶刊研究;工业在线质谱仪在氢冶金产线替代进口设备,维护成本降低 70%,检测提升 10%-15%。

基因测序仪:真迈生物的 SURFSeq Q 单日通量达 9Tb,成本较进口低 40%,2025 年 C + 轮融资 2.8 亿元,加速全 球化布局。

光谱仪:复享光学完成近亿元 C + 轮融资,其高端光谱仪占据国内头部市场,新总部产能潜力达 10 亿元。

这些表明,融资集中于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的细分领域,且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二、市场发展前景:从替代到引领的三重机遇

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

生命科学:占分析仪器市场 41% 的生命科学领域(如肿瘤免疫研究、CAR-T 疗 效评估)对质谱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需求激增,聚光科技、真迈生物等企业订单同比增长超 200%。


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平台测试、半导体晶圆缺陷检测等场景推动电子测量仪器需求,数字示波器年增速达 15%,国产设备在性价比和定制化服务上优势凸显。


政策采购:高校、科研院所贡献质谱仪 56% 的采购量,2025 年设备更新政策下,政府采购国产比例预计提升至 40% 以上。

市场规模与国产化空间

2024 年国内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 30%,质谱仪、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口依赖度超 80%。随着技术突破,质谱仪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5% 提升至 2024 年的 15%,预计 2030 年有望突破 50%。以实验分析仪器为例,2023 年市场规模 380 亿元,若国产替代率提升至 50%,将释放超 190 亿元增量空间。

全 球化竞争新起点

国产设备凭借性价比与技术创新加速出海:真迈生物测序仪覆盖 50 多个国家,聚光科技工业在线质谱仪获国际氢冶金工艺包商合作邀约。同时,政策支持 “出海”(如国家药监局推动国际标准转化),国产仪器在 “一带一路” 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国产替代的四大优势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资金支持:设备更新政策带来政府采购订单,2025 年高校科研仪器采购预算同比增加 30%;国家大基金、地方产业基金定向投资高端仪器研发。

技术攻关:“揭榜挂帅” 机制推动部件突破,如聚光科技自主研发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打破赛默飞世尔垄断。

成本与服务的本土化优势

价格竞争力:国产设备价格普遍较进口低 30%-50%,如真迈生物基因测序仪成本仅为因美纳的 60%。

快速响应:聚光科技工业在线质谱仪实现 24 小时内现场维护,进口设备备件周期通常长达半年以上。

定制化能力:复享光学根据国内科研需求开发高灵敏度光谱仪,在材料分析领域市占率。

供应链安全与技术自主

美国出口限制倒逼国内企业构建自主供应链:聚光科技质谱仪部件国产化率超 80%,复享光学实现光学元件全链条自研。半导体级 ICP-MS、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入中芯国际供应链,标志着国产替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环节。

应用场景深度绑定

国内企业更贴近本土需求:聚光科技的工业在线质谱仪针对钢铁冶金工艺优化算法,检测速度提升至 10 秒 / 8 组分,较进口设备效率提高 30%;真迈生物测序仪针对亚洲人群基因特征优化参数,检测准确性提升 15%。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

尽管国产替代成效显著,但仍需突破两大瓶颈:

部件依赖:真空泵、电子倍增器等仍依赖进口,聚光科技等企业正通过并购整合(如收购德国分子泵厂商)补齐短板。

高端市场壁垒:质谱仪 CR5 达 88%,赛默飞世尔、安捷伦等巨头仍主导高端市场,国内企业需在分辨率、稳定性等指标上进一步突破。

未来,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嵌入仪器实现智能诊断(如聚光科技的数据分析系统),5G 技术推动远程运维。


全产业链布局:头部企业从单一设备向 “设备 + 耗材 + 服务” 生态延伸,如真迈生物同步开发测序试剂与数据分析平台。

高端化突围:复享光学、聚光科技等企业在半导体检测、高端医疗影像等领域对标国际一线品牌,逐步实现从 “替代” 到 “引领”。

2025 年国产高端仪器的融资热潮与国产替代加速,是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随着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关税壁垒强化及本土技术成熟,行业将进入 “中低端全面替代、高端局部突破” 的新阶段。尽管挑战犹存,但国产仪器凭借政策支持、成本优势与本土化创新,有望在 5-10 年内重塑全 球高端仪器竞争格局,成为支撑中国科技自主与产业升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