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十四五” 期间,我国一系列聚焦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持续发力,不仅为整体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增减税降费 3.6 万亿元,更在科研仪器、实验器材等关键领域掀起了发展热潮,形成了政策激励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优化升级成为撬动科研仪器市场的关键支点。数据显示,2024 年度全国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 3.32 万亿元,较 2021 年增长 25.5%,其中便涵盖了企业购置科研仪器、实验器材的大量支出。按照政策规定,企业为开展研发活动购入的检测设备、实验装置等均可纳入加计扣除范围,这意味着企业在采购环节就能直接降低成本。例如,某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购入一套价值 500 万元的电池性能测试系统,通过加计扣除政策可额外享受税前扣除优惠,实际税负显著降低,这一 “真金白银” 的支持让企业更有底气升级科研硬件。


税收政策的精 准滴灌还带动了科研仪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随着高技术制造业在 “十四五” 期间年均增长 10.4%,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对专用实验器材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某光伏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 2000 万元更新光伏组件耐久性测试设备,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30%,而这背后是上游实验器材制造商订单量的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新三样” 产品相关的专用检测仪器销售额年均增长超 40%,形成了 “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 实验器材需求扩大 — 制造商技术升级” 的正向循环。


民营经济作为科研仪器市场的主力军,在税收政策支持下表现尤为亮眼。“十四五” 期间,民营经济纳税人累计享受新增减税降费 7.2 万亿元,占总量的 72.9%。大量民营科技企业将减税资金投入科研仪器更新,仅 2024 年就有 61.5 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其中 80% 为民营企业。某专注于生物实验器材研发的民营企业负责人透露,政策红利让企业有能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精密加工设备,其生产的细胞培养皿提升 50%,已进入欧美市场。民营经济的活跃还推动了科研仪器国产化率提升,目前我国中低端实验器材国产化率已超 80%,高端领域也实现突破。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精 准推送政策,确保科研仪器采购、研发等环节的优惠应享尽享。下一步,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推进,税收政策将进一步向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为科研仪器智能化、精密化升级提供更强支撑。


从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到生产线上的检测设备,税收政策正以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为科技创新筑牢硬件基础,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