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仪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都知道,技术的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款高端仪器的部件研发,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技术积累,但市场需求的迭代速度却快得惊人 —— 基因测序领域,客户要求每年将检测效率提升 50%。
10月份,赛默飞世尔科技以 88.75 亿美元现金收购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公司 Clario 的交易,成为全 球科学仪器行业并购的弄潮儿。这场天价收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是技术迭代压力、市场需求升级与全 球竞争格局变化的多重推动。

技术突围与生态竞争的双重驱动
从技术层面看,科学仪器行业正面临 “研发周期与创新速度” 的矛盾。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积累,而市场需求却在快速迭代 —— 基因测序效率需每年提升 50%,半导体检测需同步跟上 3nm 制程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自主研发” 的传统路径已难以满足竞争需求,并购成为快速补全技术拼图的解。赛默飞收购 Clario 前,已通过 40 亿美元拿下 Solventum 过滤业务强化生物制药服务能力,而 Clario 的临床试验端点数据技术,恰好填补了其 “从实验室到临床” 全链条的一块短板,这种 “精准补位” 式收购在行业内已成常态。
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更催生了并购动力。生命科学领域,全 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预计 2028 年将达 850 亿美元,基因测序、3D 类器官筛选等细分领域需求激增,沃特世 175 亿美元收购 BD 生物科学业务、因美纳收购 SomaLogic 等交易,均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半导体领域,受 AI 芯片与产业复苏驱动,晶圆检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59% 至 296 亿元,蔡司收购 Beyond Gravity 光刻部门、堀场入主韩国 EtaMax 等,凸显了企业抢占技术高地的紧迫感。
政策与资本的加持则进一步激活了市场。全 球范围内,“国产替代” 与 “技术自主” 成为政策关键词,中国 “并购六条” 等政策推动本土企业加速整合,而国际资本市场对科学仪器赛道的青睐,也为巨头提供了充足的并购资金 ——2024-2025 年行业重大交易总额已超 500 亿美元,远超此前三年总和。
市场格局与产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密集的并购交易正在重塑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生态,其影响已从企业个体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呈现出 “集中度提升、竞争维度升级、技术协同加速” 的显著特征。
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成为直接的变化。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持续扩大优势,形成 “强者恒强” 的格局:赛默飞通过两轮百亿级收购巩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龙头地位;蔡司三年内完成三项关键收购,在眼科设备与半导体光刻领域形成双重优势;丹纳赫收购 Abcam 等企业后,生物加工业务订单量直接增长超 40%。这种集中化趋势在细分领域更为明显,EDA 行业中,新思科技以 350 亿美元收购 Ansys 后,全 球市场份额突破 40%,而国内华大九天通过收购芯和半导体,也实现了从 “模拟电路优势” 到 “全流程能力” 的跨越。
竞争维度则从 “单一产品比拼” 升级为 “生态体系对抗”。传统仪器企业以设备销售为,而如今的巨头们通过并购构建起全链条服务能力:西门子收购 AI 软件公司 Dotmatics 后,推出 “智能研发全周期管理系统”,使实验效率提升 30% 以上;默克一边以 39 亿美元布局罕见肿瘤治疗赛道,一边收购 JSR 生命科学层析业务强化技术支撑,形成 “疗法研发 + 设备支撑” 的生态闭环。这种生态化布局极大提升了客户粘性 —— 使用赛默飞从样本处理到临床数据管理全套方案的药企,更换供应商的成本提升了 3 倍以上。
对中小企业而言,并购浪潮则带来 “两极分化” 的命运。具备技术的中小企业成为巨头争抢的 “香饽饽”,如 Cellsce 的 3D 类器官技术被美谷分子收购后,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渠道;而缺乏技术壁垒的企业则面临生存空间压缩,2024 年全 球科学仪器行业中小企业退出数量同比增长 22%。不过,并购也催生了新的合作模式,伟励拓收购 Axine Water Technologies 少数股权的 “战略投资 + 技术合作” 方式,为中小企业保留了独立运营空间,成为行业新趋势。
三大赛道与技术革命的未来图景
并购热潮揭示的行业方向,正勾勒出科学仪器领域的未来轮廓。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演进趋势,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大赛道将成为战场,而智能化与新兴技术的突破将定义竞争的终局。
在生命科学领域,“全链条智能化” 将成为竞争力。随着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技术的成熟,市场对 “从靶点发现到临床验证”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需求激增。预计到 2030 年,具备 AI 数据处理、自动化实验与临床数据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占据 70% 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赛默飞收购 Clario 后,已启动 “智能临床研究平台” 研发,计划将临床试验周期缩短 40%,这类创新正成为行业风向标。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领域将上演 “技术争夺战”。伴随芯片制程向 2nm 迈进,半导体检测仪器需实现 “原子级”,而 AI 芯片的爆发式增长则推动检测速度提升 10 倍以上。蔡司、堀场等企业通过并购掌握的光刻检测、功率半导体技术,已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天美集团收购英国 Sercon 后,将同位素质谱技术与半导体材料检测结合,打破了海外垄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则迎来 “政策驱动型增长”。全 球碳中和目标推动水质监测、碳排放检测等仪器需求激增,伟励拓布局废水处理技术、赛多利斯强化环境监测设备产能,均是提前布局的体现。预计到 2028 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美元,成为行业第三大增长引擎。
技术层面,两大变革将重塑行业形态:一是 AI 与仪器的深度融合,《科学智能白皮书 2025》指出,具备自主数据分析、故障预警功能的 “智能科研伙伴” 将成为主流,实验效率有望再提升 50%;二是新兴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量子传感、MEMS 等技术正使仪器向 “微型化、高灵敏度” 转型,可植入式医疗监测仪器、芯片级环境传感器等新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对中国企业而言,“国产替代 + 全 球整合” 将成为突围路径。晶泰科技收购英国 LiverpoolChiroChem 获得手性分子技术,天美集团通过海外并购补齐高端仪器短板,证明了 “技术引进 + 本土创新” 的可行性。未来,如何将收购的技术与国内市场需求结合,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将成为本土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