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对美进口全面加税,缓冲期与豁免机制出台
2025年4月10日起,中国海关总署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不过,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缓冲空间:4月10日中午12点前已启运、且在5月13日前完成申报的货物,可申请免缴新增关税。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将无法免税使用美国进口的零部件进行生产,必须转为国内采购或在其他国家组装。
行业冲击:进口设备涨价超40%,供应链面临重构
此次关税调整对依赖美国高端设备的行业影响显著。以医疗设备为例,核磁共振仪、CT机等进口成本可能上涨40%以上,而这类设备的零部件80%以上依赖美国供应。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也面临难题,例如使用美国芯片生产检测仪器的工厂,需重新调整供应链。
市场格局也将随之变化。目前美国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近24%的份额,但未来欧洲、日本企业可能填补空缺。与此同时,国产设备迎来机遇——2023年中国仪器仪表出口额增长27%,CT机、手术机器人等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中国对美加征84%关税,仪器行业如何应对? ——供应链转型与国产替代成关键出路
分类:动态2025-04-11 10:39:05 43阅读次数
政策背景:对美进口全面加税,缓冲期与豁免机制出台
2025年4月10日起,中国海关总署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不过,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缓冲空间:4月10日中午12点前已启运、且在5月13日前完成申报的货物,可申请免缴新增关税。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将无法免税使用美国进口的零部件进行生产,必须转为国内采购或在其他国家组装。
行业冲击:进口设备涨价超40%,供应链面临重构
此次关税调整对依赖美国高端设备的行业影响显著。以医疗设备为例,核磁共振仪、CT机等进口成本可能上涨40%以上,而这类设备的零部件80%以上依赖美国供应。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也面临难题,例如使用美国芯片生产检测仪器的工厂,需重新调整供应链。
市场格局也将随之变化。目前美国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近24%的份额,但未来欧洲、日本企业可能填补空缺。与此同时,国产设备迎来机遇——2023年中国仪器仪表出口额增长27%,CT机、手术机器人等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企业对策:转战东南亚设厂、加速技术攻关
为应对成本压力,行业正多管齐下:
1.供应链“去美化” :转向德国光学元件、日本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或在东南亚建立零部件加工基地。例如,博科集团在阿尔及利亚设厂,既规避关税又辐射欧洲市场。
2.囤货与替代测试:企业加紧储备关键零部件,并测试国产替代品。如某生物企业用国产真空泵替换美国产品,成本降低30%。
3.技术突围:国家投入超百亿元支持高端仪器研发,质谱仪、高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成为攻关重点。
未来展望:短期阵痛vs长期升级
预测,关税政策短期内将推高行业成本,但倒逼效应或加速国产替代。预计到2025年,中国精密仪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环境监测、半导体测试设备等领域增长显著。
“这是一场危机,更是转型的契机。”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总说国产设备不如进口,现在我们必须自己闯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