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多种情况都需要对示波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按时间周期


  • 常规校准周期到达:一般来说,示波器的校准周期通常为一年,但依据具体使用情况和相关行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像在计量校准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对测量要求极高的场所,可能会每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进行校准;而在一些对要求相对没那么严格的一般性生产测试环境中,校准周期可适当延长,但通常也不建议超过两年。

  • 长时间未使用后重新启用:如果示波器长时间闲置未用,比如超过半年,在重新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因为长时间放置可能会使示波器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发生变化,如电容漏电、电阻值改变等,从而影响测量。

按使用情况


  • 使用频繁:当示波器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例如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时,由于电子元件的老化、磨损以及热效应等因素,其测量性能可能会更快地发生变化,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能需要缩短校准周期,如每半年甚至每季度校准。

  • 更换关键部件后:如果示波器的关键部件,如探头、垂直放大器、扫描发生器等发生故障并进行了更换,那么在更换后必须进行校准。因为新的部件可能与原部件在性能上存在差异,只有通过校准才能使示波器整体恢复到准确的测量状态。

  • 维修后:示波器经过维修后,无论维修的是何种部位,都需要进行校准。维修过程可能会对示波器的电路参数、信号路径等产生影响,只有通过校准才能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 测量结果出现异常或与预期不符: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示波器测量出的结果与已知的标准值偏差较大,或者测量结果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相差甚远,此时应怀疑示波器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校准。例如,测量一个已知频率为 1kHz 的标准信号,示波器显示的频率偏差超过了允许范围。

  • 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更高要求时:在进行一些高的实验、关键项目的测试或者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即使示波器在常规校准周期内,也可能需要额外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航天航空、高端电子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测试环节。

按环境因素


  • 使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示波器从一个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场所转移到另一个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的地方,如从温度湿度适宜、无电磁干扰的实验室转移到高温、高湿度或强电磁干扰的工业现场,可能会对示波器的性能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校准。

  • 经历运输或震动后:示波器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震动、碰撞等外力作用,这可能会导致内部元件的位置发生偏移、电路连接松动等问题,从而影响测量。因此,在运输后或经历明显震动后,应及时对示波器进行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