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资金中,首批 1730 亿元已覆盖 16 个领域 7500 个项目,第二批正推进审核。2025 年续发的 1.3 万亿元中,2000 亿元将专项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技改,为仪器行业注入动力。
资金落地:需求扩容 订单攀升
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覆盖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直接拉动仪器需求。
以医疗领域为例,政策推动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 疗等医疗装备的更新改造,直接带动了彩超、内镜、手术机器人等医疗仪器的需求增长。
教育领域中,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的更新置换,也让科学仪器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前已有数据显示,2024 年 9-10 月受相关政策影响,57 所高校发布采购计划,预算总额达 106 亿,科学仪器需求明显回暖,随着此次 2000 亿元资金的注入,仪器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攀升。
创新提速:仪器技术 攻关加快
特别国债通过多元资金支持,助力仪器企业攻克 “卡脖子” 技术。企业研发周期缩短、国产化率提升,政府贴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行业向高端智能领域突破。
技术创新层面,仪器行业的研发创新获得有力支撑。特别国债资金通过专项基金、设备更新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方式,为仪器企业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网络。这使得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有助于攻克 “卡脖子” 技术难题。例如,某国产色谱仪企业在获得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后,成功将研发周期从 7 年缩短至 4 年,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 85%。
同时,政府贴息机制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2-3 个百分点,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在量子传感、MEMS 工艺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仪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仪器行业部分中高端产品一直被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而此次特别国债资金重 点支持科研仪器国产化替代等领域,对采购智能、绿色设备的用户提供 高 20% 补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补贴比例达 15%。这一政策导向将鼓励更多用户选择国产仪器,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和渠道优势,有望在超声设备、内窥镜等国产率较低的产品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据悉,第 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原则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和筛选。这一重磅举措通过"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直指产业升级痛点。优化了行业资源配置,同时推动整个仪器行业更高效地突破升级瓶颈,实现质的飞跃。